专业原创精品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排行 > 特色排行榜

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

发布时间:2023-08-17 10:28:32源自:网络作者:zl001阅读( )

我要排行摘要: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攘灾,世代传承,造就了今天多样的文化。那我们传统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巴拉排行榜网小编就来列举下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上榜了。

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一、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二、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端午节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关键字:习俗端午节

四、端午节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六、端午节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端午节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八、端午节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九、端午节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十、端午节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关键字:习俗端午节

欢迎分享转载→ 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

热门世界之最

美词佳句

© 2013-2020 - 世界之最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3485号-5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世界之最图-世界之最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世界之最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排行 > 特色排行榜

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

作者:zl001 时间: 2023-08-17 10:28:32 阅读:(0)

我要排行摘要: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端午节,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由来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拜祭龙祖、祈福攘灾,世代传承,造就了今天多样的文化。那我们传统的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今天巴拉排行榜网小编就来列举下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赛龙舟位居榜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还有哪些传统习俗上榜了。

端午节十大传统习俗一、端午节赛龙舟

赛龙舟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

二、端午节吃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据记载,在春秋时期就出现了粽子。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

三、端午节佩香囊

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爱意。

关键字:习俗端午节

四、端午节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人们在端阳节悬挂钟馗像,用来镇鬼避邪,希求家庭平安。

五、挂艾草与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六、端午节游百病

贵州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七、端午节饮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雄黄酒外用尚可,饮则有害,必须慎用。

八、端午节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因而,端午节日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据说,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

九、端午节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十、端午节驱五毒

五毒是指蝎子、蜈蚣、毒蛇、虾螈壁虎五种毒虫。"端阳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到端阳节这天人们便在门上贴上纸剪的五毒图象,以避其毒。有些地方还要把五毒图的头上再扎上一根针,表示要把它们钉死除掉。驱五毒反映了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关键字:习俗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