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原创精品世界之最!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排行 > GDP排名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哪些中国城市入选?

发布时间:2023-08-02 11:04:45源自:网络作者:zl001阅读( )

我要排行摘要: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哪些中国城市入选?”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发展跟每个人都相关,而近日一份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的发布,引起了很多的关注,那么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都有哪些城市呢?下面跟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快来看看哪些中国城市圈上榜。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1、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固边 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达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 市,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逬行产业优化布局。

  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币圈 的晶兴、湖州均收入赛中。

  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 +市域+城轨”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2、深莞惠都市圈

  深莞惠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经济大市、 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并东莞?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经济离速增长,“前店后厂”产业梯次转移,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

  深莞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训辐射带动能力。深圳是经济人口大市、土地面积小市,全市画仅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通过行政规划调整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但受制于广东省发展大局。

关键字:城市都市

3、北京都市圈

  北京都市圈:从单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县有望划归北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罐射向紧密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划分为梯度辐射的三个圈居:

  一是中心城六区,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发展新区多个新城。三是生态涵养区及北京以东、以南的环京地区。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

  环京地区承接产业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补短板。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坑一”统筹发展,划归北京传言不绝于耳。

4、广佛肇都市圈

  广佛肇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广佛两市经济总呈比肩深莞,分别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

  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肇庆与广佛一体化还需时日。肇庆2018年GDP2202亿元,是广州的1/10;人均GDP仅为 广州的35%、佛山的42%。广佛同城已基本实现,生活成本与产业转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年7月广佛肇清四 市跨城职住人数高达74.41万,其中广佛跨城占四市跨城总规模的60.6%。

关键字:城市都市

5、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天堂,互联网经济高地,西进扩大腹地。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市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

  2)杭州都市圈东面发展空间不足,西进扩大经济腹地。面 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挤压和南京都市圈的竞争,杭州都市圈选择 西进,衢州、黄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饶和景德镇亦是候选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1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 融入都市圈。

6、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皖东城市受益。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从高到低三级梯队。 南京2018年GDP1.3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均在 3000-6000亿元之间,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亿元以下,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南京都市圈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前瞻性布局,与公路、机场、港口群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

关键字:城市都市

7、成都都市圈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国,成都人口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空间大。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 2018年GDP占75%, A+H股上市 公司数、发明专利授权虽分别占94%、93%。

  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德阳、眉山、资阳、雅安2017年城镇化率均在41%-51%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成都与周边城市高铁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 未来有望形成城际铁路环线,但当前交通连通性仍有待提升。

8、重庆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内陆幵放高地,新区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区,产业同质化、创新不足。重庆都币圈以重庆市35%?面积集聚65%的人口,创造72%的GDP,主城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均较强。城市发展新区2011-2017年常住入口年均增长率为1.9%,与主城区的2.1%接近。

  重庆都市圈是内陆开放高地,产业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庆与成都、重庆高端发展平台体系内部都存在同质化竞争。垂庆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铁路目前远不能满足主城区与外围通勤需求。

关键字:城市都市

9、长株潭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20公里,结构紧凑。

  长株潭近年发展主要靠长沙的三一、中联和株洲的南车株机及配套企业等,走的重型机械范儿,说是“崛起”也不过分,而且近10几年内都会很有前途 (跟“两型”没毛的关系)。尤其株洲,个人感觉靠地铁和高铁装备的飞速发展成为最近几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10、武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圈子”缩小更务实,产业链向外延伸。从半径150公里的“1+8”武汉城市圈到半径80公里的武汉大都市区,范围更小的都市圈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武汉产业链沿武鄂黄黄、武咸、武仙、汉孝等发展廊道向周边城币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高铁、 鄂州机场建设加强水陆空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网将串联武汉都市圈。

  大都市圈分类:发达型优化功能布局,崛起型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增强经济实力。根据都市圈的经济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将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分为发达型、崛起型、起步型三类。发达型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且中心城市与部分周边城市差距开始明显缩小。崛起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尚不足。起步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上海、深莞惠、广佛肇、苏锡常、南京、杭州等6个大都市圈为发达型,北京、天津、成都、长株潭、重庆等15个大都市圈为崛起型,哈尔滨、南昌、长吉等3个都市圈为起步型。

关键字:城市都市

欢迎分享转载→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哪些中国城市入选?

热门世界之最

美词佳句

© 2013-2020 - 世界之最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3485号-5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世界之最图-世界之最图片2020新款式-2020最火的世界之最图片

当前位置:首页 > 城市排行 > GDP排名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哪些中国城市入选?

作者:zl001 时间: 2023-08-02 11:04:45 阅读:(0)

我要排行摘要: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哪些中国城市入选?”资料整理发布相关事件细节,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城市发展跟每个人都相关,而近日一份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的发布,引起了很多的关注,那么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都有哪些城市呢?下面跟巴拉排行榜网小编一起来看看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快来看看哪些中国城市圈上榜。

中国十大最具潜力都市圈排名1、上海大都市圈

  上海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的“强核”,辐射固边 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2018年GDP达9.1万亿元高于珠三角9 市,基本以“研发在沪,生产在外”的思路逬行产业优化布局。

  从“一核五圈四带”到上海大都市圈,是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打造长三角城市群“强核”,辐射周边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把苏锡常、宁波都市圈的大半区域以及杭州都币圈 的晶兴、湖州均收入赛中。

  上海大都市圈积极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构建**干线+城际 +市域+城轨”多层次轨道交通,为一体化大都市圈打下基础。

2、深莞惠都市圈

  深莞惠都市圈: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经济大市、 土地小市的深圳可能兼并东莞?深莞惠都市圈人口和经济离速增长,“前店后厂”产业梯次转移,是年轻移民的创业天堂。

  深莞惠经济圈(3+2)机制推动深莞惠一体化发展,“飞地经济”和轨道交通一体化提升深训辐射带动能力。深圳是经济人口大市、土地面积小市,全市画仅1997平方公里,分别为北京、上海、广州的1/8、1/3、1/4,通过行政规划调整解决发展空间不足的可能性长期存在,但受制于广东省发展大局。

关键字:城市都市

3、北京都市圈

  北京都市圈:从单中心到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三县有望划归北京?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从摊大饼式单中心罐射向紧密集约型多组团格局转变。北京都市圈可大致划分为梯度辐射的三个圈居:

  一是中心城六区,二是城市副中心及城市发展新区多个新城。三是生态涵养区及北京以东、以南的环京地区。北京市域内集聚以科技创新、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高精尖产业,但职住平衡问题在全国最为突出。

  环京地区承接产业不足、通勤效率低下需补短板。廊坊北三县与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四坑一”统筹发展,划归北京传言不绝于耳。

4、广佛肇都市圈

  广佛肇都市圈:大湾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广佛同城。广佛两市经济总呈比肩深莞,分别聚焦“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NEM(新能源、新材料)”创新产业和先进制造业,肇庆承接广佛产业转移。

  从广佛同城到广佛肇经济圈,肇庆与广佛一体化还需时日。肇庆2018年GDP2202亿元,是广州的1/10;人均GDP仅为 广州的35%、佛山的42%。广佛同城已基本实现,生活成本与产业转移催生大量跨城通勤需求。2018年7月广佛肇清四 市跨城职住人数高达74.41万,其中广佛跨城占四市跨城总规模的60.6%。

关键字:城市都市

5、杭州都市圈

  杭州都市圈:民营经济天堂,互联网经济高地,西进扩大腹地。杭州都市圈杭嘉湖绍四市民营经济发达,互联网经济领先,新成员衢州、黄山有望承接相关产业》

  2)杭州都市圈东面发展空间不足,西进扩大经济腹地。面 对上海大都市圈的挤压和南京都市圈的竞争,杭州都市圈选择 西进,衢州、黄山正式“入圈”,宣城、上饶和景德镇亦是候选城市,其中宣城已被南京都市圈囊括。杭嘉湖绍四市已实现“半小时高铁圈”和“1小时交通圈'高铁将助力衢州、黄山 融入都市圈。

6、南京都市圈

  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皖东城市受益。南京都市圈经济东强西弱,南京引领产业链从高到低三级梯队。 南京2018年GDP1.3万亿元;扬州、镇江、淮安、芜湖均在 3000-6000亿元之间,打造先进制造业中心;马鞍山、滁州、宣城均在2000亿元以下,主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

  南京都市圈为我国第一个规划的跨省都市圈,安徽东部城市受益于与南京同城化发展。南京与都市圈中安徽4市的距离均比安徽省会合肥更近。南京都市圈轨道交通体系前瞻性布局,与公路、机场、港口群共同打造综合交通枢纽示范区。

关键字:城市都市

7、成都都市圈

  成都都市圈:少不入川的天府之国,成都人口经济集聚度高,周边地区城镇化率较低、空间大。成都尚处于做大做强吸聚周边资源阶段,人口经济集聚度高。成都2018年常住人口占都市圈5市的61%, 2018年GDP占75%, A+H股上市 公司数、发明专利授权虽分别占94%、93%。

  成都周边4市城镇化率较低、城镇化空间大,未来有望与成都同城化发展。德阳、眉山、资阳、雅安2017年城镇化率均在41%-51%之间,远低于全国平均58.5%,都市圈人口城镇化潜力较大。成都与周边城市高铁半小时至1小时通达, 未来有望形成城际铁路环线,但当前交通连通性仍有待提升。

8、重庆都市圈

  重庆都市圈:内陆幵放高地,新区人口增速接近主城区,产业同质化、创新不足。重庆都币圈以重庆市35%?面积集聚65%的人口,创造72%的GDP,主城区与城市发展新区人口产业集聚能力均较强。城市发展新区2011-2017年常住入口年均增长率为1.9%,与主城区的2.1%接近。

  重庆都市圈是内陆开放高地,产业同质化、创新能力不足是短板。重庆与成都、重庆高端发展平台体系内部都存在同质化竞争。垂庆都市圈轨道交通互联互通水平亟待提升。市域铁路目前远不能满足主城区与外围通勤需求。

关键字:城市都市

9、长株潭城市圈

  长株潭城市圈,是“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位于中国湖南省中东部,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是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长沙、株洲、湘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两两相距不足20公里,结构紧凑。

  长株潭近年发展主要靠长沙的三一、中联和株洲的南车株机及配套企业等,走的重型机械范儿,说是“崛起”也不过分,而且近10几年内都会很有前途 (跟“两型”没毛的关系)。尤其株洲,个人感觉靠地铁和高铁装备的飞速发展成为最近几年来中国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

10、武汉都市圈

  武汉都市圈:“圈子”缩小更务实,产业链向外延伸。从半径150公里的“1+8”武汉城市圈到半径80公里的武汉大都市区,范围更小的都市圈规划更具可操作性。

  武汉产业链沿武鄂黄黄、武咸、武仙、汉孝等发展廊道向周边城币延伸,完善都市圈功能布局和产业体系。高铁、 鄂州机场建设加强水陆空交通枢纽,城际铁路网将串联武汉都市圈。

  大都市圈分类:发达型优化功能布局,崛起型加强一体化建设,起步型增强经济实力。根据都市圈的经济产业实力以及圈内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带动作用,将24个千万级大都市圈分为发达型、崛起型、起步型三类。发达型都市圈整体经济水平领先,且中心城市与部分周边城市差距开始明显缩小。崛起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较强,但中心城市对周边城市的发展带动尚不足。起步型都市圈整体经济实力不够强,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的经济联系较弱。上海、深莞惠、广佛肇、苏锡常、南京、杭州等6个大都市圈为发达型,北京、天津、成都、长株潭、重庆等15个大都市圈为崛起型,哈尔滨、南昌、长吉等3个都市圈为起步型。

关键字:城市都市